返回上一页

由国学网络(guoxue.com)下载,注释在文末

 

崇实

事实常没有字面这么好看。

例如这《自由谈》,其实是不自由的,现在叫作《自由谈》,总算我们是这么自由地在

这里谈着。

又例如这回北平的迁移古物〔2〕和不准大学生逃难〔3〕,发令的有道理,批评的也

有道理,不过这都是些字面,并不是精髓。

倘说,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的罢。这诚然也说得通

的。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还要古。禹是一条虫〔4〕,

那时的话我们且不谈罢,至于商周时代,这地方却确是已经有了的。为什么倒撇下不管,单

搬古物呢?说一句老实话,那就是并非因为古物的“古”,倒是为了它在失掉北平之后,还

可以随身带着,随时卖出铜钱来。

大学生虽然是“中坚分子”,然而没有市价,假使欧美的市场上值到五百美金一名口,

也一定会装了箱子,用专车和古物一同运出北平,在租界上外国银行的保险柜子里藏起来

的。

但大学生却多而新,惜哉!

费话不如少说,只剥崔颢〔5〕《黄鹤楼》诗以吊之,曰--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

余文化城。〔6〕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一月三十一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六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北平的迁移古物一九三三年一月日本侵占山海关后,国民党政府以“减少日军目

标”为理由,慌忙将历史语言研究所、故宫博物院等收藏的古物分批从北平运至南京、上

海。〔3〕不准大学生逃难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电令北平各大学:

“据各报载榆关告紧之际,北平各大学中颇有逃考及提前放假等情,……查大学生为国民中

坚分子,讵容妄自惊扰,败坏校规;学校当局迄无呈报,迹近宽纵,亦属非是。”〔4〕禹

是一条虫这是顾颉刚在一九二三年讨论古史的文章中提出的看法。他在对禹作考证时,曾以

《说文解字》训“禹”为“虫”作根据,提出禹是“蜥蜴之类”的“虫”的推断。(见《古

史辨》第一册六十三页)

〔5〕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的《黄鹤楼》诗原文

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

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文化城一九三二年十月间,北平文教界江瀚等三十多人,在日军进逼关内,华北

危急时,向国民党政府呈送意见书,以北平保存有“寄付着国家命脉,国民精神的文化品

物”和“全国各种学问的专门学者,大多荟萃在北平”为理由,要求“明定北平为文化

城”,将“北平的军事设备挪开”,用不设防来求得北平免遭日军炮火。这实际上迎合国民

党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