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学网络(guoxue.com)下载,注释在文末

 

叶紫作《丰收》序

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诘难者问:那

么,写杀人最好是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我所谓经历,是所遇,

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

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

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算什么本领,这算什么创造?

地球上不只一个世界,实际上的不同,比人们空想中的阴阳两界还利害。这一世界中

人,会轻蔑,憎恶,压迫,恐怖,杀戮别一世界中人,然而他不知道,因此他也写不出,于

是他自称“第三种人”,他“为艺术而艺术”,他即使写了出来,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

而已。“再亮些”〔2〕?不要骗人罢!你们的眼睛在那里呢?

伟大的文学是永久的,许多学者们这么说。对啦,也许是永久的罢。但我自己,却与其

看薄凯契阿,雨果〔3〕的书,宁可看契诃夫,高尔基〔4〕的书,因为它更新,和我们的

世界更接近。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5〕,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

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儒林外史》〔6〕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

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

这里的六个短篇,都是太平世界的奇闻,而现在却是极平常的事情。因为极平常,所以

和我们更密切,更有大关系。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

世纪的经历,在转辗的生活中,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但我们有人懂得这样

的艺术,一点用不着谁来发愁。

这就是伟大的文学么?不是的,我们自己并没有这么说。“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文学产

生?”〔7〕我们听过许多指导者的教训了,但可惜他们独独忘却了一方面的对于作者和作

品的摧残。“第三种人”教训过我们,希腊神话里说什么恶鬼有一张床,捉了人去,给睡在

这床上,短了,就拉长他,太长,便把他截短。〔8〕左翼批评就是这样的床,弄得他们写

不出东西来了。现在这张床真的摆出来了〔9〕,不料却只有“第三种人”睡得不长不短,

刚刚合式。仰面唾天,掉在自己的眼睛里,天下真会有这等事。

但我们却有作家写得出东西来,作品在摧残中也更加坚实。不但为一大群中国青年读者

所支持,当《电网外》在《文学新地》上以《王伯伯》的题目发表后,就得到世界的读者

了。〔10〕这就是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

我希望将来还有看见作者的更多,更好的作品的时候。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鲁迅记

于上海。

CC

〔1〕本篇最初印入叶紫短篇小说集《丰收》。叶紫(1910-1939),原名俞

鹤林,湖南益阳人,作家。《丰收》收短篇小说六篇,《奴隶丛书》之一,一九三五年三月

上海容光书局出版。〔2〕“再亮些”杜衡著有长篇小说《再亮些》,一九三四年五月起连

载于《现代》第五卷第一期至第五期和第六卷第一期(未刊完)。出单行本时书名改为《叛

徒》,篇首《题解》中引用歌德临终时所说的话:“再亮些,再亮些!”

〔3〕薄凯契阿(GBoccàccio,1313-1375)通译薄伽丘,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著有故事集《十日谈》等。雨果(VHugo,1802-188

5),法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等。〔4〕契诃夫(AfgJhG,1*福叮啊保

梗埃矗《砉骷遥写罅短篇小说和剧本《樱桃园》等。高尔基(M]G,*保福叮

浮保梗常叮联无产阶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

人间》、《我的大学》等。

〔5〕《三国志演义》即《三国演义》,长篇小说,明代罗贯中著,现在通行的是清代

毛宗岗改订本,一百二十回。《水浒传》,长篇小说,明代施耐庵著,有百回本、百二十回

本和清初金圣叹删订的七十一回本等。

〔6〕《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著,共五十五回。〔7〕“中国为什么没有

伟大文学产生”郑伯奇在《春光》月刊创刊号(一九三四年三月)发表《伟大的作品底要

求》一文,其中说:“中国近数十年发生过很多的伟大事变,为什么还没有产生出一部伟大

的作品?”接着,该刊第三期又在《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的征文题下,

刊出十五篇应征的文章。

〔8〕希腊神话中有“普洛克鲁思德斯之床”的故事,说强盗普洛克鲁思德斯有长短不

同的两张床,他把长人放在短床上,将他锯短;又把矮人放在长床上,将他拉长。

〔9〕指一九三四年五月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成立。

〔10〕《电网外》在《文学新地》月刊创刊号(一九三四年九月)发表时,题为《王

伯伯》,作者署名杨镜英;发表后曾被译为俄文,刊登在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国际

文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