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文人相轻”是局外人或假充局外人的话。如果自己是这局面中人之一,那就是非被轻
则是轻人,他决不用这对等的“相”字。但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却也可以拿这四个字来遮掩
一下。这遮掩是逃路,然而也仍然是战术,所以这口诀还被有一些人所宝爱。
不过这是后来的话。在先,当然是“轻”。
“轻”之术很不少。粗糙的说:大略有三种。一种是自卑,自己先躺在垃圾里,然后来
拖敌人,就是“我是畜生,但是我叫你爹爹,你既是畜生的爹爹,可见你也是畜生了”的法
子。这形容自然未免过火一点,然而较文雅的现象,文坛上却并不怎么少见的。埋伏之法,
是甲乙两人的作品,思想和技术,分明不同,甚而至于相反的,某乙却偏要设法表明,说惟
独自己的作品乃是某甲的嫡派;补救之法,是某乙的缺点倘被某甲所指摘,他就说这些事情
正是某甲所具备,而且自己也正从某甲那里学了来的。此外,已经把别人评得一钱不值了,
临末却又很谦虚的声明自己并非批评家,凡有所说,也许全等于放屁之类,也属于这一派。
一种是最正式的,就是自高,一面把不利于自己的批评,统统谓之“漫骂”,一面又竭
力宣扬自己的好处,准备跨过别人。但这方法比较的麻烦,因为除“辟谣”之外,自吹自擂
是究竟不很雅观的,所以做这些文章时,自己得另用一个笔名,或者邀一些“讲交道”的
“朋友”来互助。不过弄得不好,那些“朋友”就会变成保驾的打手或抬驾的轿夫,而使那
“朋友”会变成这一类人物的,则这御驾一定不过是有些手势的花花公子,抬来抬去,终于
脱不了原形,一年半载之后,花花之上也再添不上什么花头去,而且打手轿夫,要而言之,
也究竟要工食,倘非腰包饱满,是没法维持的。如果能用死轿夫,如袁中郎或“晚明二十
家”之流来抬,再请一位活名人喝道〔2〕,自然较为轻而易举,但看过去的成绩和效验,
可也并不见佳。
还有一种是自己连名字也并不抛头露面,只用匿名或由“朋友”给敌人以“批评”--
要时髦些,就可以说是“批判”。尤其要紧的是给与一个名称,像一般的“诨名”一样。
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一篇文
章,纵使题目用头号字印成,他们也不大起劲,现在制出一个简括的诨名,就可以比较的不
容易忘记了。在近十年来的中国文坛上,这法术,用是也常用的,但效果却很小。
法术原是极利害,极致命的法术。果戈理夸俄国人之善于给别人起名号--或者也是自
夸--说是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3〕。这
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
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弱点,却更知道这是
谁。可惜我们中国人并不怎样擅长这本领。起源,是古的。从汉末到六朝之所谓“品题”,
如“关东觥觥郭子横”〔4〕,“五经纷纶井大春”〔5〕,就是这法术,但说的是优点居
多。梁山泊上一百另八条好汉都有诨名,也是这一类,不过着眼多在形体,如“花和尚鲁智
深”和“青面兽杨志”,或者才能,如“浪里白跳张顺”和“鼓上蚤时迁”等,并不能提挈
这人的全般。直到后来的讼师,写状之际,还常常给被告加上一个诨名,以见他原是流氓地
痞一类,然而不久也就拆穿西洋镜,即使毫无才能的师爷,也知道这是不足注意的了。现在
的所谓文人,除了改用几个新名词之外,也并无进步,所以那些“批判”,结果还大抵是徒
劳。
这失败之处,是在不切帖。批评一个人,得到结论,加以简括的名称,虽只寥寥数字,
却很要明确的判断力和表现的才能的。必须切帖,这才和被批判者不相离,这才会跟了他跑
到天涯海角。现在却大抵只是漫然的抓了一时之所谓恶名,摔了过去:或“封建余孽”,或
“布尔乔亚”,或“破锣”,或“无政府主义者”,或“利己主义者”……等等;而且怕一
个不够致命,又连用些什么“无政府主义封建余孽”或“布尔乔亚破锣利己主义者”;怕一
人说没有力,约朋友各给他一个;怕说一回还太少,一年内连给他几个:时时改换,个个不
同。这举棋不定,就因为观察不精,因而品题也不确,所以即使用尽死劲,流完大汗,写了
出去,也还是和对方不相干,就是用浆糊粘在他身上,不久也就脱落了。汽车夫发怒,便骂
洋车夫阿四一声“猪猡”,顽皮孩子高兴,也会在卖炒白果阿五的背上画一个乌龟,虽然也
许博得市侩们的一笑,但他们是决不因此就得“猪猡阿四”或“乌龟阿五”的诨名的。此理
易明:因为不切帖。
五四时代的所谓“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6〕,是指做“载飞载鸣”〔7〕的文
章和抱住《文选》寻字汇的人们的,而某一种人确也是这一流,形容惬当,所以这名目的流
传也较为永久。除此之外,恐怕也没有什么还留在大家的记忆里了。到现在,和这八个字可
以匹敌的,或者只好推“洋场恶少”和“革命小贩”〔8〕了罢。前一联出于古之“京”,
后一联出于今之“海”。
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假使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罢,那
么,他如作评论,一定也是严肃正确的批评家,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
所以,连称号或诨名起得不得法,也还是因为这班“朋友”的不“文”。--“再亮
些!”
八月十四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三号“文学论坛”栏,署
名隼。
〔2〕指刘大杰标点、林语堂校阅的《袁中郎全集》和施蛰存编选、周作人题签的《晚
明二十家小品》。
〔3〕果戈理夸俄国人善给别人起名号在《死魂灵》第五章末尾,作者有一段关于诨名
的议论:“俄罗斯国民的表现法,是有一种很强的力量的。对谁一想出一句这样的话,就立
刻一传十,十传百;他无论在办事,在退休,到彼得堡,到世界的尽头,总得背在身上
走。”〔4〕“关东觥觥郭子横”《后汉书·郭宪传》载:“郭宪字子横,汝南宋(今安徽
太和)人也……(王莽)篡位,拜宪郎中,赐以衣服。宪受衣焚之,逃于东海之滨。……光
武即位,求天下有道之人:乃征宪,拜博士。……时匈奴数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议。
宪以为天下疲敝,不宜动众。谏争不合,乃伏地称眩瞀,不复言。帝令两郎扶下殿,宪亦不
拜。帝曰:‘常闻“关东觥觥郭子横”,竟不虚也!’”觥觥,刚直的意思。
〔5〕“五经纷纶井大春”《后汉书·井丹传》载:“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今陕西郿
县)人也。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大春’。”纷
纶;浩傅的意思。〔6〕“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这两句原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
钱玄同攻击当时摹仿桐城派古文或《文选》所选骈体文的旧派文人的话,见《新青年》第三
卷第五号(一九一七年七月)他给陈独秀的信中,当时曾经成为反对旧文学的流行用语。桐
城派是清代古文流派之一,主要作家有方苞、刘大檕e、姚鼐等,他*嵌际前不胀┏人,所
以称他们和各地赞同他们的文学主张的人为桐城派。〔7〕“载飞载鸣”章太炎在《社会通
诠商兑》中评论《社会通诠》译者严复的文笔说:“严氏固略知小学,而于周秦两汉唐宋儒
先之文史,能得其句读矣;然相其文质,于声音节奏之间,犹未离于帖括:申夭之态,回复
之词,载飞载鸣,情状可见;盖俯仰于桐城之道左,而未趋其庭庑者也。”见《太炎文
录·别录》卷二。按《社会通诠》,英国甄克思著。
〔8〕洋场恶少指施蛰存。参看《准风月谈·扑空》。“革命小贩”,指杨邨人。参看
《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