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来信(魏猛克)
你肯回信,已经值得我们青年人感激,大凡中国的大文学家,对于一班无名小卒有什么
询问或要求什么的信,是向来“相应不理”的。
你虽然不是美术家,但你对于美术的理论和今日世界美术之趋势,是知道得很清楚的,
也不必谦让的。不过,你因见了我那篇谈萧伯纳的东西,就不“再来开口”了,却使我十分
抱歉。
萧,在幼稚的我,总疑心他有些虚伪,至今,我也还是这样想。讽刺或所谓幽默,是对
付敌人的武器吧?劳动者和无产青年的热情的欢迎,不应该诚恳的接受么?当我读了你代萧
辩护的文章以后,我便凭了一时的冲动,写出那篇也许可认为侮辱的东西。后来,在《现
代》上看见你的《看萧和看萧的人们》,才知道你之喜欢萧,也不过“仅仅是在什么地方见
过一点警句”而已。
你是中国文坛的老前辈,能够一直跟着时代前进,使我们想起了俄国的高尔基。我们其
所以敢冒昧的写信请你写文章指导我们,也就是曾想起高尔基极高兴给青年们通信,写文
章,改文稿。在识字运动尚未普及的中国,美术的力量也许较文字来得大些吧,而今日中国
的艺坛,是如此之堕落,凡学美术的和懂得美术的人,可以不负起纠正错误的责任么?自
然,以先生的地位,是不便参加一个幼稚的团体的战斗的,不过,我们希望你于“谈谈文
学”之外,不要忘记了美术的重要才好。
《论语》第十八期上有一张猛克的《鲁迅与高尔基》的插图,这张插图原想放进《大众
艺术》〔10〕的,后来,被一位与《论语》有关系的人拿去发表,却无端加上“俨然”两
字,这与作者的原意是相反的,为了责任,只好在这儿来一个声明。
又要使你在百忙中抽出一两分钟的时间来读这封信,不觉得“讨厌”吗?
祝你著安!
一个你不认识的青年魏猛克上。六月三日。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六日上海《论语》半月刊第十九期,在魏猛克
的“来信”之后,总题为《两封通信》。魏猛克,湖南长沙人,美术工作者。当时是上海美
术专门学校学生。
〔2〕萧即萧伯纳(G.B.Shaw,1856-1950),英国剧作家、批评
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参加过英国改良主义的政治组织费边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他谴责帝国主义战争,同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九三三年他来中国游历,于二
月十二日抵香港,十七日到达上海。
〔3〕我的为萧辩护指鲁迅在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萧伯
纳颂》一文。该文后改题《颂萧》,收入《伪自由书》。
〔4〕香港大学英国殖民当局于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一日在香港创办的综合大学。萧伯纳
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三日在该校发表演说。〔5〕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
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宋主张降金的内奸,杀害岳飞的主谋。
〔6〕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政治
家、军事家,蜀国丞相。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和谋略的典型人物。
〔7〕高尔基(M.A.YLT[XcP,1868-1936)苏联无产阶甲骷摇V谐て*
小说《母亲》、《福玛·高尔杰耶夫》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
学》等。
〔8〕指魏猛克的漫画《鲁迅与高尔基》,画中鲁迅形象矮小,站在高大的高尔基身
旁。这幅画后被李青崖标上“俨然”二字,发表在《论语》半月刊第十八期(一九三三年六
月)上。〔9〕“再来开口”鲁迅的《萧伯纳颂》一文发表后,魏猛克曾在他编辑的美术小
报《曼陀罗》上发表文章,嘲笑鲁迅是从“坟”里爬出来撰文欢迎萧伯纳的。后来魏猛克等
举办美术展览会,写信请鲁迅给予支持,鲁迅在五月十三日的复信(已佚)中表示:自己不
是学美术的,如果“再来开口”,就比从“坟”里爬出来还可笑。〔10〕《大众艺术》魏
猛克等拟办的刊物,后未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