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由国学网络(guoxue.com)下载,注释在文末

 

“推”的余谈

  丰之余

  看过了《第三种人的“推”》〔2〕,使我有所感:的确,现在“推”的工作已经

加紧,范围也扩大了。三十年前,我也常坐长江轮船的统舱,却还没有这样的“推”得

起劲。

  那时候,船票自然是要买的,但无所谓“买铺位”,买的时候也有,然而是另外一

回事。假如你怕占不到铺位,一早带着行李下船去罢,统舱里全是空铺,只有三五个人

们。但要将行李搁下空铺去,可就窒碍难行了,这里一条扁担,那里一束绳子,这边一

卷破席,那边一件背心,人们中就跑出一个人来说,这位置是他所占有的。但其时可以

开会议,崇和平,买他下来,最高的价值大抵是八角。假如你是一位战斗的英雄,可就

容易对付了,只要一声不响,坐在左近,待到铜锣一响,轮船将开,这些地盘主义者便

抓了扁担破席之类,一溜烟都逃到岸上去,抛下了卖剩的空铺,一任你悠悠然搁上行李,

打开睡觉了。倘或人浮于铺,没法容纳,我们就睡在铺旁,船尾,“第三种人”是不来

“推”你的。只有歇在房舱门外的人们,当账房查票时却须到统舱里去避一避。

  至于没有买票的人物,那是要被“推”无疑的。手续是没收物品之后,吊在桅杆或

什么柱子上,作要打之状,但据我的目击,真打的时候是极少的,这样的到了最近的码

头,便把他“推”上去。据茶房说,也可以“推”入货舱,运回他下船的原处,但他们

不想这么做,因为“推”上最近的码头,他究竟走了一个码头,一个一个的“推”过去,

虽然吃些苦,后来也就到了目的地了。

  古之“第三种人”,好像比现在的仁善一些似的。

  生活的压迫,令人烦冤,胡涂中看不清冤家,便以为家人路人,在阻碍了他的路,

于是乎“推”。这不但是保存自己,而且是憎恶别人了,这类人物一阔气,出来的时候

是要“清道”的。

  我并非眷恋过去,不过说,现在“推”的工作已经加紧,范围也扩大了罢了。但愿

未来的阔人,不至于把我“推”上“反动”的码头去--则幸甚矣。

  七月二十四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七日《申报·自由谈》。

  〔2〕 《第三种人的“推”》 载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四日《申报·自由谈》,

作者署名达伍。他所说的“第三种人”,是指鲁迅在《推》中所说的“洋大人”和“上

等”华人以外的另一种人。达伍的文中说:“这种人,既非‘上等’,亦不便列作下等。

然而他要帮闲‘上等’的来推‘下等’的。”又举长江轮船上的情形为例说:“买了统

舱票的要被房舱里的人推,单单买了船票,而不买床位的要被无论那一舱的人推,推得

你无容身之地。至于连船票也买不起的人,就直率了当,推上岸或推下水去。万一船开

了,才被发现,就先在你身上穷搜一遍,在衣角上或裤腰带里搜出一毛两毛,或十几枚

铜元,尽数取去,充作船费,然后把你推下船底的货舱了事。……这些事,都由船上的

‘帮闲’者们来干,使用的是‘第三种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