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学网络(guoxue.com)下载,注释在文末

 

备考: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王铸)

我今天写这封信给你,也许像你在《杨树达君的袭来》中所说的,“我们并不曾认识了

哪”;但是我这样的意见,忍耐得好久了,终于忍不住的说出来,这在先生也可以原谅的

罢。

先生在《晨报》副镌上所登的《苦闷的象征》,在这篇的文字的前面,有了你的自序;

记不切了,也许是像这样的说吧!“它本是厨川君劫后的作品,由了烧失的故纸堆中,发出

来的,是一包未定稿。本来没有甚么名字,他的友人,径直的给他定下了,--叫作《苦闷

的象征》。”先生这样的意见,或者是别有所见而云然。但以我在大前年的时候,所见到的

这篇东西的译稿,像与这里所说的情形,稍有出入;先生,让我在下面说出了吧。

在《学灯》上,有了一位叫明权的,曾译载过厨川君的一篇东西,叫作《苦闷的象

征》。我曾经拿了他的译文与先生的对照,觉得与先生所译的一毫不差。不过他只登了《创

作论》与《鉴赏论》,下面是甚么也没有了,大约原文是这样的罢。这篇译文,是登在一九

二一年的,那时日本还没地震,厨川君也还健在;这篇东西,既然有了外国人把它翻译过,

大概原文也已揭载过了罢。这篇东西的命名,自然也是厨川君所定的,不是外国人所能杜撰

出来的。若然,先生在自序上所说的,他友人给他定下了这个名字,--《苦闷的象征》,

--至少也有了部分的错误了罢。

这个理由,是很明白的;因为那时候日本还没有地震,厨川君也还没有死,这篇名字,

已经出现过而且发表的了。依我的愚见,这篇东西,是厨川君的未定稿,大约是靠底住的;

厨川君先前有了《创作论》和《鉴赏论》,又已发表过,给他定下了名字,叫作《苦闷的象

征》。后来《文艺上的几个根本问题的考察》,《文艺的起源》,又先后的做成功了。或者

也已发表过,这在熟于日本文坛事实的,自然知道,又把它摒集在一块去。也许厨川君若没

有死,还有第五第六的几篇东西,也说不定呢!

但是不幸厨川君是死了,而且是死于地震的了;他的友人,就把他这一包劫后的遗稿,

已经命名过的,--《苦闷的象征》,--发表出来,这个名字,不是他的友人--编者-

-所臆定的,是厨川君自己定下的;这个假定,大约不至有了不对了罢。

以上几则,是我的未曾作准的见解,先生看见了它,可以给我个明白而且彻底的指导

么?

先生,我就在这里止住了罢?

王铸。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三日《京报副刊》。《苦闷的象征》,文艺论

文集,日本厨川白村著。鲁迅的译本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由新潮社印行,为《未名丛刊》之

一。同年十月《晨报副刊》曾断续地连载其中的前两篇。

〔2〕王铸即王淑明,安徽无为人。当时在家乡读书。〔3〕厨川氏即厨川白村(18

80-1923),日本文艺评论家,京都帝国大学教授。著作除《苦闷的象征》外,还有

《出了象牙之塔》、《文艺思潮论》等。

〔4〕指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于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上午十一时,厨川白村于这次地

震中遇难。

〔5〕山本修二(1894-1976)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京都大学教授。当时

是厨川白村纪念委员会的负责人。〔6〕指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发表于一九二四

年十月一日《晨报副刊》。

〔7〕《改造》日本综合性月刊。一九一九年四月创刊于东京,改造社印行,一九五五

年出至第三十六卷第二期停刊。〔8〕《学灯》《时事新报》的副刊,一九一八年三月四日

创刊于上海,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停刊。

〔9〕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美术家、散文家。作品有《子恺漫

画》、《缘缘堂随笔》等。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一九二五年三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

版。

〔10〕《东方杂志》综合性杂志。一九○四年三月创刊于上海,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停

刊,初为月刊,一九二○年第十七卷起改半月刊,至一九四八年第四十四卷又改为月刊,商

务印书馆出版,共出四十四卷。仲云所译《文艺上几个根本问题的考察》载于该刊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号(一九二四年十月)。仲云,即樊仲云,浙江嵊县人。当时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

辑,后堕落为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