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由国学网络(guoxue.com)下载,注释在文末

 

一思而行

曼雪

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

看是无关大体的。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理学先生〔2〕总不免有儿女,在证

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远的俨然。小品文大约在将来也还可以存在于文坛,只是以

“闲适”为主〔3〕,却稍嫌不够。

人间世事,恨和尚往往就恨袈裟。幽默和小品的开初,人们何尝有贰话。然而轰的一

声,天下无不幽默和小品,幽默那有这许多,于是幽默就是滑稽,滑稽就是说笑话,说笑话

就是讽刺,讽刺就是漫骂。油腔滑调,幽默也;“天朗气清”〔4〕,小品也;看郑板桥

《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5〕有些人既有以此起家

之势,势必有想反此以名世之人,于是轰然一声,天下又无不骂幽默和小品。其实,则趁队

起哄之士,今年也和去年一样,数不在少的。

手拿黑漆皮灯笼,彼此都莫名其妙。总之,一个名词归化中国,不久就弄成一团糟。伟

人,先前是算好称呼的,现在则受之者已等于被骂;学者和教授,前两三年还是干净的名

称;自爱者闻文学家之称而逃,今年已经开始了第一步。但是,世界上真的没有实在的伟

人,实在的学者和教授,实在的文学家吗?并不然,只有中国是例外。

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

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真不知是“何所闻而

来,何所见而去”〔6〕,然而又心怀不满,骂他的莫名其妙的对象曰“妈的”!但是,那

吐唾沫和大叫一声的人,归根结蒂还是大人物。当然,沉着切实的人们是有的。不过伟人等

等之名之被尊视或鄙弃,大抵总只是做唾沫的替代品而已。

社会仗这添些热闹,是值得感谢的。但在乌合之前想一想,在云散之前也想一想,社会

未必就冷静了,可是还要像样一点点。

五月十四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2〕理学先生理学

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

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信奉和宣传这种学说的人被称为理学先生。〔3〕指林语堂关

于小品文的主张,见《人间世》半月刊第一期(一九三四年四月)的《发刊词》:“盖小品

文……以闲适为格调。”

〔4〕“天朗气清”语见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5〕郑板桥作有近似游戏笔墨的

道情《老渔翁》等十首。道情原是道士唱的歌曲,后来演变为一种民间曲调。袁中郎,即袁

宏道(1568-1610),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他和兄宗

道、弟中道,反对文学上的复古倾向,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的作品以小品

散文著称。三十年代时,林语堂等在其所办刊物《论语》,《人间世》上极力推崇袁中郎、

郑板桥等人的文章。当时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过林语堂校阅的《袁中郎全集》,上海南强

书局出版过《袁中郎尺牍全稿》。

〔6〕“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语见《世说新语·简傲》,是三国时魏文学家嵇康

对来访的钟会表示简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