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的批评家
倪朔尔
情势也转变得真快,去年以前,是批评家和非批评家都批评文学,自然,不满的居多,
但说好的也有。去年以来,却变了文学家和非文学家都翻了一个身,转过来来批评批评家
了。
这一回可是不大有人说好,最彻底的是不承认近来有真的批评家。即使承认,也大大的
笑他们胡涂。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往往用一个一定的圈子向作品上面套〔2〕,合就好,不
合就坏。
但是,我们曾经在文艺批评史上见过没有一定圈子的批评家吗?都有的,或者是美的
圈,或者是真实的圈,或者是前进的圈。没有一定的圈子的批评家,那才是怪汉子呢。办杂
志可以号称没有一定的圈子,而其实这正是圈子,是便于遮眼的变戏法的手巾。譬如一个编
辑者是唯美主义者罢,他尽可以自说并无定见,单在书籍评论上,就足够玩把戏。倘是一种
所谓“为艺术的艺术”的作品,合于自己的私意的,他就选登一篇赞成这种主义的批评,或
读后感,捧着它上天;要不然,就用一篇假急进的好像非常革命的批评家的文章,捺它到地
里去。读者这就被迷了眼。但在个人,如果还有一点记性,却不能这么两端的,他须有一定
的圈子。我们不能责备他有圈子,我们只能批评他这圈子对不对。
然而批评家的批评家会引出张献忠考秀才的古典来:先在两柱之间横系一条绳子,叫应
考的走过去,太高的杀,太矮的也杀,于是杀光了蜀中的英才。〔3〕这么一比,有定见的
批评家即等于张献忠,真可以使读者发生满心的憎恨。但是,评文的圈,就是量人的绳吗?
论文的合不合,就是量人的长短吗?引出这例子来的,是诬陷,更不是什么批评。一月十七
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一日《申报·自由谈》。
〔2〕用一个一定的圈子向作品上面套等论调,曾见于当时《现代》月刊所载的文章。
如第四卷第三期(一九三四年一月)载刘莹姿《我所希望于新文坛上之批评家者》一文,说
批评家“拿一套外国或本国的时髦圈子来套量作品的高低大小”,“这是充分地表明了我国
新文坛尚无真挚伟大的批评家。”又第四卷第一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载苏汶《新的公式
主义》一文中说:“友人张天翼君在他的短篇集《蜜蜂》的‘自题’里,对于近来的一些批
评家,曾经说了几句很有趣的话,他说:‘他(指一位批评者--汶注)是不知从什么地方
拿来了一个圈子,就拿这去套一切的文章。小了不合适,大了套不进:不行。恰恰套住:
行。’”
〔3〕关于张献忠考秀才的说法,见清代彭遵泗的《蜀碧》一书:“贼诡称试士,于贡
院前左右,设长绳离地四尺,按名序立,凡身过绳者,悉驱至西门外青羊宫杀之,前后近万
人,笔砚委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