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由国学网络(guoxue.com)下载,注释在文末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文,并附记)

一电影与观众

电影的发明,是新的印刷术的起源。曾经借着活字和纸张,而输运开去,复制出来的思

想,是有着使中世的封建底、旧教底社会意识,归于坏灭的力量的。

有产者底社会的勃兴,宗教改革,那些重大的历史底契机,由此得了结果了。现在,在

思想的输运上,在观念形态的决定上,电影所负的任务,就更加积极底,更加意识底了。

它是阶级社会的拥护,也是新的“宗教改革”。

这新的印刷术,是由于将运动的照相的一系列,印在Zelluloid的薄膜上而成

立的。那活字,并非将概念传给读者,却给以动作和具象。这在直接地是视觉底的这一种意

义上,是无上的通俗底的而同时也是感铭底的活字,在原则底地没有言语这一种意义上,则

是国际底活字。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的效用,就在这一点。

当考察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之际,比什么都重大的,是电影和在那影响之下的大

众的关联。

我想用了具体底的数目字来描写它。

据英国的电影杂志《TheCinema》所发表的统计,则一星期中的电影看客之

数,其非常之多如下。

亚美利加

常设馆数15,000人口106,000,000每星期的看客数47,000,0

00对于人口的比率45%英吉利

常设馆数3,800

人口44,000,000每星期的看客数14,000,000对于人口的比率33

A3!〉乱庵*

常设馆数3,600

人口63,000,000每星期的看客数6,000,000对于人口的比率10A

5!。ǎ龋幔睿蟆。拢酰悖瑁睿澹颉桑恚拢幔睿睿澹洌澹螅疲椋欤恚螅覣21S郑*这些常

设馆的收容力的总计,是可以看作每日看客数目的平均底数字的,如下表所示--常设馆与

收容力常设馆数收容人员

亚美利加15,0008,0O0,000德意志3,6001,500,000英吉

利3,8001,250,000于这些数字,乘以365则得8,000,000×36

5=2,920,000,000(亚美利加)1,500,000×365=547,5

00,000(德意志)1,250,000×365=456,250,000(英吉

利)就可以算作一年间的看客总额的大概。

但这些数字,还是一九二五年度的调查,若据较新的统计,则世界各国的常设馆数,总

计约在六万五千以上。内计--

亚美利加20,000德意志

4,000法兰西3,000

俄罗斯10,000意大利

2,000西班牙2,000英吉利4,000日本1,100(LéonMouss

inac-PanoramiqueduCinéma,PA17)⒂纱丝蠢矗蛎溃拢

⑷诔I韫菔希允咀旁既芍烈怀傻*增加。于看客数,也可以想定为大约同率

的增加;于这三国以外的诸国,也可以推为同样的增加率。

就是,虽在一九二五年度的统计,一年间的电影看客的总额,就已经到了在亚美利加是

约二十九亿,在欧罗巴是二093鲁迅全集·二心集①Moussinac所举的数字,并

未揭出调查年度。推想起来,恐怕是一九二七年末的统计罢。据一九二八年度的《Film

-Daily》及其他的调查,则亚美利加于这数字上,增加2A*担ビ卸蛭灏俚某I韫荩

蝗毡驹黾樱保埃コ晌Ф伲坏鹿黾樱常埃コ晌迩二百六十七(收容座位数一八七六六

○一)了。而这些,还是除掉了移动电影馆,非商业底剧场的数字。十亿,在亚细亚,腊

丁·亚美利加,加拿大,亚非利加等是十亿,总计五十九亿那样的好像传奇的空想底数字

了。

电影所支配的这庞大的观众,以及电影形式的直接性,国际性,--就证明着电影在分

量上,在实质上,都是用于大众底宣传,煽动的绝好的容器。

二电影与宣传

要正当地认识那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的价值,必须知道所谓“宣传电影”这一句

熟语,以及那概念之无意义。

为了介绍日本的好风景于外国,以招致游客而作的电影富士山,艺妓,日光,温泉等

等,我们常常称之为宣传电影,凡这些,有时是因了教导疾病的预防法,奖励邮政储金,劝

诱保险之类的目的而照的。那时候,我们便立刻感到装在那些软片之中的目的,领会了肺结

核之可怕,开始贮金,加入生命保险去。然而利用了公会堂,小学校讲堂之类来开演的宣传

电影,往往是不收费用的,既然白给人看,便会立刻发生疑惑,以为来演的那一面,一定有

着白给人看的根由。这种宣传电影,目的意识就马上被看透。

有着衰老而盲目的母亲的独养子一太郎君,得了召集令,将母亲放在她的一切衰老和盲

目之中,“为了君国”,出征去“膺惩可恶的仇敌”了。勇壮的日章旗,万岁,一太郎呀!

我们往往被给看这种军国美谈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乃是×××电影公司所制的商业电影,

当开演时,也并不叨公会堂和小学校讲堂的光,收取着有名誉的观览费,在普通的常设馆里

堂皇地开映。一到这样,善良而无疑的看客,便不觉得这是宣传电影了。他们就将自己的付

过正当的观览费这一个事实,做了那影片并非宣传电影的证明。其实,单纯的看客,是没有

觉到陷于被那巧妙地布置了的宣传所煽动,所欺骗,然而对于那欺骗,还要付钱的二重欺骗

的。

在市民底的用语惯例上的“宣传电影”的无意义,大略就如此。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目

的的电影,因而就不是宣传电影的电影之类的东西,不过是幻想的缘故。

我们能够就现在所制成的一切影片,将那隐微的目的--有时这还未意识底地到了目的

地步,止是倾向以至趣味的程度罢了,但那倾向以至趣味,结果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价值-

-摘发出来。那或是向帝国主义战争的进军喇叭,或是爱国主义,君权主义的鼓吹,或是利

用了宗教的反动宣传,或是资产者社会的拥护,是对于革命的压抑,是劳资调和的提倡,是

向小市民底社会底无关心的催眠药,--要之,是只为了资本主义底秩序的利益,专心安排

了的思想底布置。

在一九二八年,开在墨斯科的中央委员会的席上,关于电影,有了

“将电影放在劳动者阶级的手中,关于苏维埃教化和文化的进步的任务,作为指导,教

育,组织大众的手段。”的决议了。苏维埃电影的任务,即在在世界的电影市场上,抗拒着

资本主义底宣传的澎湃的波浪,而作×××××宣传。

世界现今是正在作为第二次大战的准备的,观念形态斗争的涡中。而电影,是和那五十

九亿的看客一同,可以在这斗争的秤盘上,加上决定底的重量去的。

三电影和战争

资本主义底宣传电影之中,占着最重要的部门的,是战争影片。

将战争收入电影里去,已经颇早了。当电影刚要脱离襁褓的时候,我们就看见了罗马,

巴比伦,埃及之类的兵卒的打仗。这是那时的电影对于舞台的唯一的长处,为了要使利用了

自由的Location(就地摄影)和巨大的Set(场内陈设)和大众摄影的光景的魅

力,发现到最大限度,所以设法出来的。辉煌的古代的铠甲,环以城垣的都市,神祠,奇怪

的偶像,枪,盾,矛,火箭,石弩,这样异域情调的,而在当时,又是壮丽的布置,便忽然

眩惑了对于电影还很幼稚的大众的眼,正合了时尚了。

但在初期的这类的战争,归根结蒂,和大排场的马戏,比武之类的把戏,也并无区别。

古代罗马和凯尔达戈,都不是现代电影看客的祖国。战争也不过仗了那动底的煽情底的视

觉,使他们兴奋,有趣罢了。

引进近代的战争去,而在那里面分明地装入有意识的宣传底要素的最初的电影制作者,

我以为恐怕是葛蕾菲士(DAWAGriffith)罢。他在取材于南北战争的《一民族之

诞生》(BirthofaNation),《亚美利加》(America)这些影片

上,赞美北军的英雄主义,将所谓合众国建国的精神,化为正当,化为美丽了。凡这些,虽

不如后出的许多好战底影片那样,积极底地鼓吹了对外战争,但那目的,则仍在对于国民中

有着驳杂分子的人种博物馆一般的合众国和其居民,涵养其确固的国家底概念,爱国心。

“十足的亚美利加人”这一句口号,流行起来,成为“亚美利加化”运动的有力的武器,对

于从爱尔兰来的巡警,从昔昔利来的菜商,于黑人,于美洲印第安,也都想印上这脸谱去

了。

“亚美利加化”的历程,以欧洲大战的勃发,亚美利加的参战,以及和这相伴的急速的

帝国主义化为契机,而告了完成。

亚美利加和对德宣战同时,还必须送一百万军队到法兰西去,于是开始了速成的募兵,

施行了速成的海军扩张。奏着煽动底的进行曲的军乐队,在各处都市的大街上往来,各十字

路口帖着传单,报纸独于此时候说些“亚美利加市民”的义务。易受煽动的青年们,或者为

着不去应募,将被恋人所鄙弃,或者为着对于生活,觉得厌倦,或者又为着“进了海军去看

看世界”,就来当募兵了。当此之际,亚美利加政府之宣传,也是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而

且最见效果的了。

在这宣传之战,充了最主要的脚色的,是新闻和电影。当这时期,在本来的意义上的战

争电影,这才制作出来了。在以根据西班牙的发狂底反对德国者伊本纳支(BlascoI

bánAez)的原作《默示录的四骑士》(FourHorsemenof*簦瑁Apoc

alypse),《我们的海》(MareNostrum)为代表作品的战争影片上,亚

美利加的支配阶级便描写出德国军队的如何凶残,德国潜艇的如何非人道,巧妙地煽动了单

纯的花旗人。

然而花旗帝国主义开始呈露它本来的锐锋,却在欧战收场之后,懂得了大众的军国化,

是应该在平时不断地安排的时候。

在一九二○年代的前半,切实地支配了全世界人类的脑子的,首先是活泼泼的战争的记

忆。于是发生一种欲望,要符世界大战这一个重大的历史底事件,在国民底叙事诗的形态

上,艺术底地再现出来,正是自然的事。而所作的电影,就切实地倾向大众的兴味和感情上

去,也正是自然的事。将这有利的情势,忽然利用了的,是花旗帝国主义。战争的叙事法,

便以最为好战底的煽动企图,创作出来了。

战争影片的不绝的系列,产生了。《战地之花》(BigPa-rade),《飞机大

战》(Wings)以下,许多反动底宣传影片,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不消说,那些电影

是没有战时的纯粹的煽动影片一般地露骨的,制作之法,是添些乐剧式恋爱的适当的甘甜,

以及掩饰些人道主义底的战争批评的药料,弄得易于下咽,使能在较自然,较暗默之中,达

到宣传的目的。但虽然是十分小心的假面,而其究竟目的之所在,则同是将遮眼的东西给与

大众,使不明帝国主义底战争的本质,以及赞美亚美利加军队的英雄主义,有时还宣传军队

生活的放恣和有趣罢了。(我深惜在这里没有揭出这种战争影片的完全的目录,以那代表底

的几个例子,来使我的叙述更加具体起来的纸面和时间了。但我相信将来会有补正的机会

的。)

就战争和电影所历叙的这些事实,那自然,也决不是惟亚美利加所独有的特别现象。倒

是在别的一切帝国主义强国里,都在争先兴办的。德国将《大战巡洋舰》(Emden)

《世界大战》(Weltkrieg)等呈在我们的眼前,法国是制作了《凡尔登--历史

的幻想》(Verdun--Visiond’histoire)《蔼克巴什》(L’E

quipage)等,英国则以《黎明》(Dawn),日本则以《炮烟弹雨》,《地球在

回旋》和《蔚山洋西的海战》等,竭力用心于“军事思想”的普及。

当叙述完战争电影之际,而没有提及作为几个例外底现象的反对战争的倾向,怕是不妥

当的罢。

我们在《战地之花》里,在几个段落里,虽然是太感伤底的,然而总算也看见了描写着

诅咒战争的心情。那心理,在《战地鹃声》(WhatPriceGlory)中,就更为

积极底地表白着。但在这些影片上,对于战争的确然的批评和态度,并无一定。只有着和卓

别林(CharlieChaplin)曾在《从军梦》(ShoulderArms)

里,将战争化为谑画了那样的同一程度的认识。

和这比较起来,技术上非常卓拔的战争影片《帝国旅馆》(HotelImperia

l)的导演者ErichPommer所作的《铁条网》(BarbedWire),倘临

末没有那高唱人类爱的可笑的夸张,则和猛烈地讽刺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名喜剧《阵后谐兵》

(BehindtheFront)一同,大概是可以属于反战争电影的范畴的了。

四电影与爱国主义

爱国底宣传电影,也是世界大战后的显著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电影,虽有外形

上的差违,但终极之点,是在向帝国主义战争的意识的准备,鼓舞,在那君权主义上,在那

好战性上,和战争影片是本质底地相关联的。

那么,那目的是在那里呢?

直接地,是宣传团体观念,国旗之尊严,间接地,是奖励暴力,使民心倾向右翼政党,

当和外国争夺资本市场之际,即刻有军事行动的事,成为妥当化。

这种影片的最活泼的影响,大抵见于选举国会议员,选举大总统的时期,如德国的国权

党,尤其是能够仗了爱国主义的电影,博得许多的投票。

例如叫作《腓立大王》(FridericusRex,这在日本,是大加短缩,改题

为《莱因悲怆曲》了)的普鲁士勃兴的历史影片,是其中的最获成功的。那正是大战后的张

皇的时代,且正值跟着德国革命的失败而来的反动的火头上,这是有产阶级的巧妙的宣传。

穷极,饿透了的小市民们,在这影片中,看见精锐的腓立大王的禁军的行进,看见七年战争

的冠冕堂皇的胜利,于是想起了往日的皇帝的治世,便在无智的廉价的感激中,鼓掌蹈足,

吹起口笛来了。

接着这个,而国民底英雄俾士麦的传记,化成电影了,兴登堡的传记,化成电影了。

《俾士麦》(Bismarck)者,单为了那制作,就设起俾士麦电影公司来,照成

了两部二十余卷的巨制,凡在这帝国主义底政治家一生中的一切爱国底,煽情底的要素,都

一无遗漏地填进在那里面。①

《兴登堡》(Hindenburg)者,是乘这老将军当选为大统领--这叨光于影

片《腓立大王》和《俾士麦》之处是多么793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①《俾士麦》影片公演

时所散布的纲要书上,载着这样的说明--“我们的影片的祖国底的目的(dervate

rlaendischeZweck),也规定了那内面的结构和事件的时间底限制。所以

俾士麦的少年时代,仅占了极简略的开端。(中略。)而且这故事,是应该以一八七一年的

德意志建国收场的。为什么呢?就因为跟着发生的国内的纷争,以及他的退隐,是惹起阴沉

的回忆,不使观者结合,却使之乖离,有违于这电影全体的祖国底的目的的缘故。这影片的

主要部分,是将从一八四七年,俾士麦入了政治底生活的时候起,至一八七一年止,作为一

个完成了的戏曲的。(下略。)”的大呵。--之机,为了他的收罗人心而作的。

一九二七年春,德意志国权党领袖之一,奥古斯德·霞尔书店的事实上的所有者福干培

克,乘德国大公司之一乌发公司的财政危机,买进了那股票的过半,坐了乌发公司总经理的

交椅了。于是德国的电影事业和那影响力,便全捏在国权党的手里。福干培克立刻在乌发公

司的出品计划上,露骨地显示了他的政治底主张。那最是世界底的例子,是《世界大战》

(Weltkrieg)的二部作。

对于这,社会民主党的内阁便即刻取了牵制底手段。就是,使德意志银行来对抗福干培

克,投资于乌发公司。为了使德国的独占底大电影公司不成为国权党宣传机关,这是不得已

的方法。

《世界大战》①已有删节的片子,绍介于日本(译者按:在上海,去年也大演了一

通),那是有着怎样的倾向和主张的事,大约现在早可以无须详说了罢。

在表面上所标榜的,《世界大战》是将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七年的战争中所摄的各国

(大抵是德法)的照片,凭了纯粹的历史底客观而编辑的留在软片上的记录。

而且这比起专一描写本国军队的胜利,的勇敢,的爱国的亚美利加式电影来,也真好像

近于写实。然而注意较深的观察者,却即刻可以看见。从丹南培克之战起,常只将兴登89

3鲁迅全集·二心集①当《世界大战》开演之际,关于这影片,有一个将军述其所感,登在

报上道。--“战争是完全可怖的,但我们是认战争,因为在战争中,再没有较之辱没自己

的职务,尤为可怖的运命了。我们的青年们,对于战争的恐怖,应该以平静的镇定和确固的

意志而进行。所以这影片的凄惨的场面,决不是可以厌恶的东西,却对于这影片给了意义,

增了价值。”

堡将军的胜利,重复地映出了好几回。而且和写着“在战时屡救祖国的将军,当平和

时,也作为大统领而尽力于祖国”等语的字幕一同,这电影也就完结了。①五电影和宗教

通一切时代,宗教一向在供支配阶级的御用,是已经证明了许多次数的。

这在东洋,则教人以佛教底的忍从和蔑视现世,在西方,则成为基督教底平和主义,想

阻止现存的阶级社会的积极底改革。

到二十世纪,宗教虽然已经失却了昔日的权威和信仰,但倒是因为失却,所以对于那支

配阶级的奴仆状态,也就愈加露骨,故意起来了。

在物质文明发达较迟的国度中,宗教还有着大大的宣传煽动力。资本主义于是将宗教和

电影相结合,能够同时利用了。

例如,《十诫》(TheTenCommandments),《基督教徒》(Chr

istian),《宾汉》(BenHur),《万王之王》(KingofKing

s),《犹太之王,拿撒勒的耶稣》(IANARAI)之类的基叮梗梗诚执缬坝胗胁*级

①作为属于这范畴的影片,可以列举出《路易飞迭南公子》(PrinzLouisFer

dinand),《乌第九号》(UA9A),《猫桥》(Katzensteg),《律查

的猛袭》(LuelzowsWildeVerwegeneJagd),《希勒的军官

们》(SchillscheOffiziere),《大战巡洋舰》(Emden),

《我们的安覃》(UnserEmden)及其他的德国影片;《拿破仑》(Napolé

on),《贞德》(Jeanned’Arc)--但并非输入日本的KarlDreie

r的作品--等法国影片;《珂罗内勒和孚克兰岛的海战》(TheBattlesofC

oronelandFalklandIslands)等英国影片来。至于亚美利加,则

连在《彼得班》(PeterPan》,《红皮》(RedSkin)之类的童话和乐剧

中,也发见了训导StarsandStripes(译者按:星星和条纹=花旗)之尊严

的机会了。教宣传电影,《亚细亚之光》(DieLeuchteAsiens),《大圣

日莲》之类的佛教电影,是和感激之泪一同,从全世界的愚夫愚妇,善男信女的衣袋里,赚

得确实的布施,从商业底方面看起来,也是利益最多的影片。一切宗派中,罗马加特力教会

是最留意于电影的利用的,每年开一回电影会议,议定着那一年中全世界底宣传的计划。

在我们的周围,宗教之力早已几乎视若无物了。至多,也不过本愿寺,日莲宗之流,组

织了巡行电影团,竭力想维系些乡下农民的信仰。然而因此便推定宗教的世界底无力,是不

可以的。只要看在苏维埃的文化革命的历程中。还不能放掉对于宗教的斗争,而在实行的事

实,大概就可以明白其间情势了。①

六电影和有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底生产方法和有产者政府的监视所拘束的现今电影的一切,几乎都被用于拥

护有产阶级的事,我相信是已经很明显了的。

但在这里,却将电影和有产阶级的关系,限于较狭的意义,只来论及直接服役于市民有

产阶级的光荣和支配的电影这一种。

这种电影,可以分成三样概括底区别。

那第一种,是和封建底,乃至贵族底社会相对抗,而尽讴歌有产阶级之胜利的任务的。

因此那全部,几乎都是取材于市民底社会的勃兴的历史影片。××,或者××的野兽底横

暴,在其下尝着涂炭之苦的农民,工商阶级。到影片的第七卷,而有产阶级终于蜂起,将电

影底的极顶(Climax)和壮大的群集(mobscene),在这里大行展开,这是

那典型底的结构。但在大多数的影片上,有产阶级是决不作为一个阶级底总体而蹶起的,大

抵由一个(往往是贵族出身,年青,而又眉目秀丽的!)英雄所指导,力点就放在那个人底

的英雄主义上。作为那最是性格底的作品,读者只要记起《罗宾汉》(RobinHoo

d),《斯凯拉谟修》(Scaramouche),《定情之夕》(ANightorL

ove)来,大约就足够了。在日本的时代剧,尤其是剑剧影片之中,我们也有那不少的例

子。

但是,我们又能够在那历史底时代,发见新兴有产阶级所演的革命的脚色,和现在的无

产阶级的斗争,其间有很大的类似(Analogie)。倘作者将意识底的强音(Akz

ent)集中于此的时候,是可以产生优秀的作品的。如《熊的结婚》,《农奴之翼》,

《斯各丁城》,《忠次旅行日记》等,便是那仅少的代表。

第二种,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电影。

《党人魂》(VolgaBoatman)是当内务省检阅之际,惹起了大问题,终于

遭了警视厅来制限其开映的忧患的影片,但那内容是什么呢?

《大暴动》(Tempest;译者按:在上海映演时,名《狂风暴雨》)也靠了长有

数卷的小插画,这才好容易得以许可开演的影片,然而那所选的是怎样的主题呢?

这些影片,是只在用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为背景这一点上,因而遭了禁止,或重大的删

剪的。但要之,那所描写,是将无产阶级革命当作了无统制的暴民的一揆。无教育而不道德

的农民和劳动者,倚恃着多数,攻入贵族的城堡去,破坏家具,××美丽的少女,酗酒,单

喜欢流血。那是在无产阶级的胜利上,特地蒙上暴虐的假面,涂些污泥,使小市民变成反革

命起见而作的有产阶级的××。我们于此,看见了如拥护有产者社会而设的宣传电影,却被

×××××××的××所禁止的那种奇怪而且愉快的现象了。

固然,在《约翰南伊之爱》(LiebederJeanneNey)和《最后的命

令》(TheLastCommand)上,剪去了十月革命,那却是检阅者十分做了他所

该做的事的。

最后,就来了以《大都会》(Metropolis;译者按:在上海映演时,名《科

学世界》)为典型的劳资调和电影的一连串。

关于《大都会》,现在已经无须在这里缕述了。那是揭着“头和手之间,非有心脏不

可”这标语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宣讲着资本家和劳动者可以不由战争,但靠相互底的协力与

爱,即能建设新社会云云的巴培尔塔以前的童话。①七电影与小市民

有产阶级的电影底宣传,一到阶级间的对立逐渐鲜明地,204鲁迅全集·二心集①论

难攻击了《Metropolis》而显了英雄的英国的改良主义底时行作家威尔士(HA

GAMWells),在那近著《TheKingWhoWasaKing-*裕瑁澹拢铮

铮耄铮妫幔疲椋欤怼飞希赜战争的绝灭,大耍着使日内瓦的政治家们也要脸红那样反动底

Demagogie(笼络群众手段),那是滑稽之至的。

决定底地尖锐起来,也就陷在无可避免的绝地里了。在实际上,电影是以大多数的小市

民和无产阶级为看客的。而他们,小市民和无产阶级,早已渐渐地觉察出有产阶级的诡计来

了。就是,已经注意于“支配阶级制作了宣布那服从于己的观念形态的影片,而以此来做掠

取无产者的衣袋的手段”这事实的真相了。

卢那卡尔斯基关于苏维埃电影,曾经说明过“拙劣的煽动,却招致反对的结果”这原

则,在这里,却被有产者底地应用了。

露骨的宣传是停止了。最所希望的,是使电影的看客看不见“阶级”这观念。至少,是

坐在银幕之前的数小时中,使他们忘却了一切社会底对立。

这样子,就产生了小市民的影片。①在小市民家庭剧中,有两种特征底的倾向--一,

是那罗曼主义。

二,是那弄玄妙(Sophistication)。

粗粗一看,则现在的电影,尤其是电影剧,乃是写实主304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

①关于小市民影片的发生,在一九二七年一月所作的拙稿《电影美学以前》里,虽然很

简约,却已曾略述过了的。以下数行,请许其拔萃,以便读者的理解。“(前略)登场人

物,是在高大的宫殿里占着王座的富豪。富豪,是良善的。富豪的女儿,是美的。小市民出

身的年青的男子,溜出阶级斗争的背后,要高升到富豪的家族里面去。他就简单地只靠了恋

爱,走上了一段阶级的梯子。为了他和富豪的女儿,常设馆的可怜的乐队,就奏起结婚进行

曲来。“富豪由此得到恭维。小市民为这飞腾故事所激励,觉得要誓必尽忠于有产阶级。

“但人们,大部分是无产者的人们,这样却还不满足。“没有破绽的商人,于是来设法。他

们便想一切都避开‘阶级’这一个观念。“于是家庭剧发生了。那对于阶级的对立,是彻头

彻尾,要掩住看客的眼睛,连两个不同的阶级的存在,也避开不写。将一切问题和倾向,都

置之不顾,但竭力将‘谨慎的’小市民的生活,仅在他们的生活圈内,描写出来。那‘大抵

是关于恋爱的柔滑的故事’,或则以母性爱为主题,其中虽一个无产者,一个资本家,也不

准登场。只有小市民阶级作为惟一的阶级,在独裁着。(后略)”义底的。而且许多人们,

都抱着这样的幻想。但其实,除了极少数的第一流作品以外,一切全没有什么现实底的申诉

的。

自然,虽说是罗曼主义,但和给十九世纪时有产阶级革命的艺术以特征的那生着火焰之

翼的罗曼主义,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了平庸,近视,乐天底的小市民们而设的,也是平庸,

近视,乐天底的罗曼主义。这于迭克萨的农民,芝加各的公司人员,亚理梭那的牧童,纽借

那的送牛奶人,纽约的速记生,毕兹巴格的野球选手,东京的中学生,横滨的水手,无不相

宜。说起来,就是Ready-made(现成)的罗曼主义。作为那象征底的形相,则有

珂林·谟亚(CollinMoore),瑙玛·希拉(NormaShearer),克

莱拉·宝(ClaraBow),从一九二六年起,顺次登场来了。就是那样程度的罗曼主

义。

每星期薪水(美金)二十五元的大学生出身的公司职员和美尔顿百货公司的娇娃的恋爱

故事。珂尼·爱兰特。新福特式的跑车。爵兹乐舞。打猎。

至于这花旗罗曼主义上所必要的此外的布置和氛围气,则读者倘一看《VanityF

air》的广告栏,更所希望的,是往就近的电影馆,一赏鉴任何的亚美利加影片,大约便

能自己领悟的罢。

读者必须明白,这小市民底的罗曼主义,是和亚美利加资本主义还在走着上行线的这一

个公式底认识,有不可分的关联的。这事实,在一方面,是每年将九十亿元的国帑,撒在有

产阶级的怀中,而使发生了叫作所谓“FourHundreds”的有闲阶级,利子生活

者的大群。①而且有闲阶级,利子生活者的大群,则使他本身的消费底文化,娱乐机关,极

端地发达起来了。而从那消费底文化的母胎中,就酦酵了为一切文化烂熟期之特色的一种像

煞有介事,通人趣味,低徊趣味,讽刺,冷嘲等。这过度地洗炼了的生活感情,他们称之为

Sophistication。卖弄巴黎式的Chic,以及花旗式地解释了的hard

-boiled之类的话,都和这相关联,而为人们所欢喜。

卓别林在《巴黎一妇人》(AWomanofParis)里,居然表现了那Soph

istication的模范(Prototype)。刘别谦(ErnstLubits

ch)在《婚姻范围》(MarriageCircle)里,表现于一套片子上面了。蒙

太·培尔,玛尔·辛克莱儿,泰巴第·达赖尔等许多后继者们,都发挥了电影界的玄妙家腔

调。

但是,亚美利加虽在那一切的资本主义底兴隆,但本身之中,却已经包藏着到底消除不

尽的内底矛盾,而在苦闷。消费不能相副的一面底生产,失了投资市场的大金融资本,荷佛

政府的积极底外交,拥抱着五百万失业者的天国亚美利加,现在是正踏在不可掩饰的阶级底

对立的顶上了。

这社会情势,将怎样地反映在亚美利加影片之中呢,那是很有兴味的将来的问题。

译者附记

这一篇文章的题目,原是《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所谓“宣传,煽动”者,本

是指支配阶级那一面而言,和“造反”并无关系。但这些字面,现在有许多人都不大喜欢,

尤其是在支配阶级那方面。那原因,只要看本文第七章《电影与小市民》的前几段,就明白

了。

本文又原是《电影和资本主义》中的一部分,但全书尚未完成,这是据发表在《新兴艺

术》〔3〕第一,第二号上的初稿译出来的。作者在篇末有几句声明,现在也译在下面:

“我的,《电影和资本主义》,原要接着本稿,更以社会底逃避的电影,无产阶级方面所作

的宣传电影等,作为顺次的问题,臻于完成的。但现在,则仅以对于有产阶级电影的如上的

研究,暂且搁笔。

“又,本稿不过是对于每一项目,各能写出独立的研究那样的浩瀚的材料,给了极概括

底的一瞥,在这一端,是全篇过于常识底了。请许我声明我自己颇以为憾的事。”

但我偶然读到了这一篇,却觉得于自己很有裨益。上海的日报上,电影的广告每天大概

总有两大张,纷纷然竞夸其演员几万人,费用几百万,“非常的风情,浪漫,香艳(或哀

艳),肉感,滑稽,恋爱,热情,冒险,勇壮,武侠,神怪……空前巨片”,真令人觉得倘

不前去一看,怕要死不瞑目似的。现在用这小镜子一照,就知道这些宝贝,十之九都可以归

纳在文中所举的某一类,用意如何,目的何在,都明明白白了。但那些影片,本非以中国人

为对象而作,所以运入中国的目的,也就和制作时候的用意不同,只如将陈旧枪炮,卖给武

人一样,多吸收一些金钱而已。而中国人对于这些的见解,当然也和他们的本国人两样,只

看广告中借以吸引看客的句子,便分明可知,于各类影片,大抵都只见其“非常风情,浪

漫,香艳(或哀艳),肉感……”了。然而,冥冥中也还有功效在,看见他们“勇壮武侠”

的战事巨片,不意中也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看见他们“非常风情浪漫”

的爱情巨片,便觉得太太如此“肉感”,真没有法子办--自惭形秽,虽然嫖白俄妓女以自

慰,现在是还可以做到的。非洲土人顶喜欢白人的洋枪,美洲黑人常要强奸白人的妇女,虽

遭火刑,也不能吓绝,就因看了他们的实际上的“巨片”的缘故。然而文野不同,中国人是

古文明国人:大约只是心折而不至于实做的了。

因为自己看过之后,大略发生了如上的感想,因此也想介绍给一部分的读者,费去许多

工夫,译出来了。原文本是很简短的,只因为我于电影一道是门外汉,虽是平常的术语,也

须查考,这就比别人烦难得多,即如有几个题目,便是从去年的旧报上翻出来的,查不到

的,则只好“硬译”,而且误译之处,也恐怕决不能免。但就大体而言,我相信于读者总可

以有一些贡献。

去年,美国的“武侠明星”范朋克(DouglasFairbanks)因为美金积

得太多,到东洋来游历了。上海有几个团体便豫备欢迎。中国本来有“捧戏子”的脾气,加

以唐宋以来,偷生的小市民就已崇拜替自己打不平的“剑侠”,于是《七侠五义》,《七剑

十八侠》,《荒山怪侠》,《荒林女侠》,……层出不穷;看了电影,就佩服洋《七侠五

义》即《三剑客》〔4〕之类。古洋侠客往矣,只好佩服扮洋侠客的洋戏子,算是“过屠门

而大嚼,虽不得肉,亦且快意”〔5〕,正如捧梅兰芳者,和他所扮的天女,黛玉等辈,决

不能说无关一样,原是不足怪的。但有些人们反对了,说他在演《月宫宝盒》(TheTh

iefofBagdad〔6〕)时摔死蒙古太子,辱没了中国。其实呢,《月宫宝盒》中

的英雄,以一偷儿连爬了两段阶级的梯子,终于做了驸马,正是译文第七章细注里所说,要

使小市民或无产者“为这飞腾故事所激励,觉得要誓必尽忠于有产阶级”的玩艺,决不是意

在辱没中国的东西。况且故事出于《一千一夜》〔7〕,范朋克并非作家,也不是导演,我

们又不是蒙古太子的子孙或奴才,正不必对于他,为美金而演剧的个人,如此之忿忿。但既

然无端忿忿了,这也是中国常有的惯例,不足怪的A--在见惯者。后来范朋克到了,终于

有团体要欢迎H欢笈龆ぷ樱*范氏代表谓范氏绝对不允赴公共宴会”,竟不能得到瞻仰

洋侠客的光荣。待到范朋克“到日本后,一切游程,均由日人代为规定,且到东京后,将赴

影戏院,与日本民众相见”(见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申报》),我们这里的蒙古王孙乃更

不胜其没落之感,上海电影公会有一封宛转抑扬的信,寄给这“大艺术家”。全文是极有可

供研究的处所的,但这里限于纸面,只好摘录了一点--“曾忆《月宫宝盒》剧中,有一蒙

古太子,其表演状态,至为恶劣,足使观者之未知东方历史,未悉东方民族性质者,发生不

良之印象,而能成为人类相爱进程上绝大之阻碍。因东方中华民国人民之状态,并不如其所

表演之恶劣也。敝会同人,深知电影艺术之能力,转辗为全世界一切民情风俗智识学问之介

绍,换言之,亦能引导全世界人彼此之相爱,及世界人类彼此之相憎。敝会同人以爱先生

故,以先生为大艺术家故,愿先生为向善之努力,不愿先生如他人之对世界为不真实之介

绍,而为盛誉之累也。”

文中说电影对于看客的力量的伟大,是很不错的,但以为蒙古太子就是“中华民国人

民”,却与反对欢迎者流,同一错误。尤其错误的是要劝范朋克去引“全世界人彼此之相

爱”,忘却了他是花旗国〔8〕里发了财的电影员。因此一念之差,所以竟弄到低声下气,

托他去绍介真实的“四千余年历史文化所训练的精神”于世界了--“敝会同人更敢以经过

四千余年历史文化训练之精神,大声以告先生。我中华人民之尊重美德,深用礼仪,初不异

于贵国之人民。更以贵国政府常能于世界国际间主持公道,故为我中华人民所敬爱。先生于

此次东游小住中,想已见到真实之证据。今日我中华政治之状态,方在革命完成应经历之过

程中,有国内之战争,有不安静之纷扰,然中华人民对于外来宾客如先生者,仍能不忘应有

之礼节,表示爱人之风度。此种情形,先生当能于耳目交接之间,为真实之明了。虽间有表

示不同之言论者,然此种言论,皆为先生代表以及代表引为己助参加发言者不合礼节隔离人

情之宣言及表示所造成。……“希望先生于东游之后,以所得真实之情状,介绍于贵国之同

业,进而介绍于世界,使世界之人类与中华所有四万万余之人民为相爱之亲近,勿为相憎之

背驰,以形成世界不良之情状,使我中华人民之敬爱先生,一如敬爱美国之政府。”

但所说明的精神,一言以蔽之,是咱们蒙古王孙即使国内如何战争,纷扰,而对于洋大

人是极其有礼的。就是这一点。

这正是被压服的古国人民的精神,尤其是在租界上。因为被压服了,所以自视无力,只

好托人向世界去宣传,而不免有些谄;但又因为自以为是“经过四千余年历史文化训练”

的,还可以托人向世界去宣传,所以仍然有些骄。骄和谄相纠结的,是没落的古国人民的精

神的特色。

欧美帝国主义者既然用了废枪,使中国战争,纷扰,又用了旧影片使中国人惊异,胡

涂。更旧之后,便又运入内地,以扩大其令人胡涂的教化。我想,如《电影和资本主义》那

样的书,现在是万不可少了!

一九三○,一,十六,L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三月一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三期,署名L。

〔2〕岩崎·昶日本电影评论家。一九二九年曾组织过日本无产阶级电影同盟。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任日本映画社制片局长,东宝电影公司制片人等。著有《电影艺术史》、《电

影与资本主义》等。〔3〕《新兴艺术》日本文艺期刊,田中房次郎编辑,一九二九年十一

月创刊,东京艺文书院出版。

〔4〕《三剑客》根据法国作家大仲马(1802-1870)的小说《三个火枪手》

(又译《侠隐记》)改编的一部美国电影。〔5〕“过屠门而大嚼”等语,见《文选》曹植

的《与吴季重书》。〔6〕TheThiefofBagdad即《巴格达的窃贼》。

〔7〕《一千一夜》即《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谈》,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

〔8〕花旗国美国国旗以星星和条纹的图案组成,旧时上海等地以“花旗”代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