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簿--留言查阅



  今天: 

·留言无须注册·

用户留言栏
您是这条留言的第 256位阅读者
留言主题:道德经阅读
 作者 nnt
 性别
鲜花(178)   赞同(72)

楼 主

道德经阅读

1. 理解大道甚夷第五十三章说:使我介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猒食而货财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第十四章: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夷字有很多意思,其中有平坦的意思。对大道甚夷的解释从古代就解释为大道十分平坦。而第十四章老子将夷定义为摸不到或抓不着叫夷,这一章我认为是老子在描述他所感受的道。虽然能感受到道,但是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所以我们可将第五十三章理解为:假使我对道稍有认知,就依大道而行,但唯独担心做施行或施予的事。老子担心人们认为这些能看到的施行或施予的事即是大道。大道是摸不到的,但人们总愿意将现实的或描绘的路径理解为道,就像田地荒芜,仓廪空虚,但宫廷壮观,衣服绚丽,身带利剑,用不完的美食财货。而把这些认为是得道的话,实际上是在夸耀强盗。老子认识的道是:其上不谬,其下不惚。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叫做沕望。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第二十一章同样说道之物,唯望唯惚。第三十四章说:道氾呵!其可左右也。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第三十四章: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第三十四章讲:万物归附但不自以为是主宰,这就是恒无欲,可称作小,也可称作大。第四十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得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邢,道葆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第四十章讲的上得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邢,道葆无名都是在说明道如费、进道如退。而夷道如类是说摸不到的道就像我们能够看到的各类事物一样无处不在,如第三十四章所说道氾呵!其可左右也。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一般人们崇尚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但认识天道不在于广识博闻。这里不出于户,以知天下说的是知天下不在于要走出家门,游遍五湖四海。人们可能会发现发生在乡里的事情实质上也可能在家里发生,国家发生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乡里,所以理解大道不在于阅历丰富。这里说的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强调的是知无知、学无学、为无为,这和第六十四章的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一致。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夆。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第五十四章讲善于建立的不会被拔除或摧毁,善于拥有的不会丢失或被夺去。既然长存,后代知到后就会一直怀念。遵道而贵德就是这样会长存。个人遵从的道和天下遵从的道是一样的。个人遵循道就能够看到德的真实作为,天下遵从道就能够看到天下德的博大。然后自问: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这里的然是如此或这样的意思,即:我怎么知道天下是如此的?这里的如此指修之身,其德乃真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此的意思是:就是这样,即以身观身到以天下观天下。以身观身可解释为道修之以个人就能够观察个人的作为,以天下观天下可解释为道修之以天下就能够知道天下的作为。我认为这里在强调第四十七章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古人在解释德时说:德者,得也。得道就是有德。
10. 理解道第二十五章: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谬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独立翻译成无匹双或独自长存,而无匹双即是独一的意思。有浑然一体,先天地而生,无声无形,独一而永恒的取字为道。勉强取名叫大。即是独一而永恒,且先天地生,道就是《圣经》中的独一的真 神。《圣经》中把创造天地万物的永生 神称为父,老子把先天地生独一而永恒的道称为母。这样对道生一的理解就能够在《圣经》中找到。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创世记第一章开始说:起初, 神创造天地。歌罗西书第一章15-20节说:爱子是那看不见的 神之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为万有都是在他里面的,无论是在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权位的、统治的,或是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籍着他为着他造的。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是靠着他而存在。他是身体(教会)的头;他是元始,是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好让他在万有中居首位。因为 神喜欢使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籍着他, 神使万有与自己和好,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籍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促成了和平。天地是 神创造的,是 神籍着爱子创造的。正像在约翰福音第一章14节说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一儿子的荣光。父既然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了子,道成了肉身的荣光也正是父籍着独一儿子的荣光显现在世人面前。约翰福音第十四章28节 说:“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过,我去了还要回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爱我,就会因我到父那里去而喜乐,因为父比我大。”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36节说:“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天使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 虽然他是那看不见的 神之像,在万有之先,万有也是靠着他而存在,首生者耶稣还是说:“父比我大。”在论到终结的日子耶稣说:“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道生一的一就是永生 神的独一儿子,一生二的二就是天和地。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第十六章章:至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三十九章讲万物都是籍着一而生的,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就如万物籍着一而生,但是如果万物不停地生长就会消亡。所以万物有生长就会有衰老,第十六章说万物从根开始生长到衰老,最后又回归到根。就像我们看到地上的万物春天根开始重新生长,种子开始发芽。万物的生长、衰老,最后又归到根就是按照天地的节律生的三,而生长、衰老和归根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就生出万物。在第二十五章说天法道,而不说天法一。这是因为爱子是那看不见的 神之像,在万有之先,万有也是靠着他而存在,在他是丰盛圆满的,毫无欠缺的,所以听从子就是听从父。因此说天法道。约翰一书第二章23节说: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宣认子的,连父也有了。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第五十二章说从天下万物之始。道就是天下母,即得到母的启示,就知道了子。即知道了子,并听从了子的教导,就持守母的道,终身就不会有危险。眼目不被迷惑,口不妄言,终身就不会愁苦。开启眼目情欲,追求情欲的满足,终身不可解脱。知道常叫做明。持守柔弱叫做强大。用明的光就得到明,就不会有祸患,这就是学习常。这里的常有持久不变的意思。 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19-28节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比所有的人更可怜。其实,基督已经从死人中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既然死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因一人而来。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同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然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于基督的。再后,终结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权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给父 神。因为基督必掌权,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他要毁灭的最后仇敌就是死亡。因为经上说:“神使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那使万物屈服的,很明显地是不在其内了。既然万物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顺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好使 神在万物之中,在万物之上。 这里说到了终结的日子,子和 神的儿女都要顺服在 神的权柄下,叫 神在万物之中,在万物之上。所以说是天法道。

2023-07-31 09:31:24
 作者 ziyexing
 性别
鲜花(272)  赞同(128)
1

回复:道德经阅读

太长,有时间再细看吧。

2023-07-31 19:13:30
 作者 zmk
 性别
鲜花(93)  赞同(108)
2

回复:道德经阅读

这种跨文化的比较和联想是一种有趣的思维方式。不过跨文化比较时,要避免简化或歪曲宗教观点。基督教和道家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独特的教义和观点,直接套用可能会忽略其本身的深度和复杂性。

《道德经》中的“道”是一个极为深奥的概念,各种解释在学术界都存在争议。将其与基督教的观念进行对应需要谨慎,因为两者有着不同的哲学和宗教基础。


2023-08-11 23:24:24

  姓 名:

  *  性别:女   邮箱:   主页:
  表 情:
  • 将放在主题前面

  主 题:    少于100个字符
  内 容:   字体:      字体大小:    颜色:
 
 
  *不超过16240字节
 心情图片: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