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思想家”

傅浩

《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31日载王彬彬先生《何谓“思想家”》一文 称,作者读王富仁先生《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书后,对“思想 家”这一概念有了“茅塞顿开”似的认识。究其文大意——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是赞同王富仁先生的意见,即不应以西方 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的人物;具体到鲁迅,即承认他虽不符合西方所谓“思 想家”的标准,但仍不失为中国的一位思想家。王富仁先生的书我尚未读 过,对其观点只是据王彬彬先生的文章而略有所闻。我很同意二位的结论, 但对其论证过程微有异议,笔之如下,谨愿就教焉。

其实,“者”和“家”的分别,是只有中文里才有的,这些反映等级 的概念原本是中国人的发明,而非自西方人那里输入。举一个我亲历的趣 事:有一位美国学生自我介绍说,她是“作家”(writer)。我肃然起敬,忙问她发表过什么作品。她回答:尚未,但会的。我不 禁纳闷,还没发表过作品算哪门子的作家呀?后来恍然:英文“writer” 可以指已有成就的作家,也可以指一般的作者,甚至未出茅庐的学艺者。 人家原本并无分别,只怪自己在头脑中对译转换时选错了字。不仅这一个 词,英文中类似的许多词也都是这样,如“painter”(画家;绘画作者)、 “singer”(歌唱家;唱歌的人)、“dancer”(舞蹈家;跳舞的人)、 “teacher”(导师;教员)、“photographer”(摄影家;照相的人)、 “translator”(翻译家;译者)乃至“thinker”(思想家;思想者)。 《牛津英语词典》对“thinker”一词的释义只是:“思想者。从事思想或 具有思想能力者;亦指发明者。”此外并无特别崇高的含义。据此,似乎 竟是人人得而称为“thinker”了。当然,英文自有办法区别有成就的“家” 和无名之辈的“者”;但差异并不表现在单词本身上面。所以,以后碰到 被称为什么“家”的西方人,还是小心为妙,因为翻译差之一字,其价值 就大不一样了。

中文的“家”这个概念,其实也很模糊。首先,它无法量化。到底写 过几篇小说才可称为作家;唱过几首歌才可称为歌唱家;画过几幅画才可 称为画家;办个多大的加工厂才可称为企业家;有了多高的职位才可称为 政治家?其次,它与其说是一种资格,不如说是一种帽子。这种帽子予夺 由人,而不宜自戴。自己戴了别人不承认,等别人赠送又无定期,不像考 学位评职称那样有准儿。再其次,它也说明不了什么。它原本是一种恭维 语,旧时一般称“方家”、“行家”、“专家”等等,只不过是对某种专 业或非专业但有一定造诣人士的敬称而已。王彬彬先生说得对,“中国原 本并无‘思想家’的说法。‘思想家’这个概念,是随着西方思想,尤其是西方近代思想的输入而形成的。”这个奇怪的概念(以思想而名为专家)似乎只是中国人对西 方某一类哲学家或文人的看法和称呼,而不能算是准确的翻译引进,因为 中国人对它的定义在西方原本是没有的或不同的。

如果说,按照所谓“西方的模式,把‘思想家’仅仅理解成一种完整 的理论学说的营造者”的话,那么不仅在中国找不出这样的“思想家”来, 就连西方固有的“思想家”在数量和质量上也会大打折扣的。这就像有人 用西方的关于哲学和宗教的定义来衡量中国文化之后断言,中国没有哲学 和宗教的论调一样。难怪在一般大学里,中国古代哲学专业往往属于历史 系而非哲学系,正如外国文学专业往往属于中文系而非外语系一样,大概 也是因为中国没有外国文学之故吧。苏格拉底自称“无知”,所长仅在辨 伪,且毕生不立文字,但他不失为伟大的思想家或哲学家。叔本华可谓有 自己的理论体系,但他的思想根本上是脱胎自印度教和佛教哲学。可见, 有思想未必成体系,有理论未必有创见。有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只不过 是整理研究他人思想的专业人士罢了。所谓体系,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 表述形式,而非内容。古人的片言只语,后人往往能据之做出车载斗量的 论述来,甚至形成庞大的体系。但是前者不愧为思想,后者至多却只能叫 做理论。

基督教神学不就是对耶稣的思想火花的发扬光大吗?西方古今也自有 许多像鲁迅一样以文艺作品而非理论体系为表现形式的作家被称为思想家 或思想者的,如蒙田、培根、卢梭、卡夫卡、加缪等等。构建理论大厦不 过是西方某类哲学家所偏爱的传统或时尚,中国人则有自己的表述习惯。 叶芝就曾刻意营造出相当完整的“体系”,但其内容却不大被人认可,因 而被讥称为“伪哲学”。现在欧美有许多理论家,但未必人人都是思想家 。要知道,拾人牙慧、花样翻新易,道前人所未曾道难。

如果非要强名不可,我认为,真正有独立脱俗的思想,对宇宙人生的 某些方面有合理而新颖的见解,于一般人梦想不到或视而不见的真理有所 发现者,即堪称思想家,而不在乎他的表述是否形成什么体系,甚至于是 否一以贯之,因为人的认识总是在发展着的。我不认为这样一来,“思想 家”这个称号就会贬值为“思想者”,因为在我们这个惯于以一种思想取 代所有思想的国度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也仍是极难的。鲁迅 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往往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虚伪有所洞察;他发自黑暗 中的孤独的呐喊确乎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先觉者的声音。至于说他是思想 家还是思想者,对于他的精神价值和历史地位并无增损。鲁迅生前就曾一 再谢绝“思想界的权威者”之类的大帽子,死后又岂会在乎多一个或少一 个什么莫名其妙的鸟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