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伦理学专家呼吁:别让孩子成“替身”


  别让孩子成为家长的“替身”。这是日前从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首次教育伦理学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据了解,这次研讨会吸引了全国200多位长期从事教育伦理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专家对教育伦理学领域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心理学专家王淳副教授指出,现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已经走进了一个误区,人们以为素质教育就是要行行精通、样样都会,拼命地让孩子学这学那,结果形成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越响孩子越累”的怪现象。许多家长并不是真正为孩子的前途和健康考虑,而是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替身”,让孩子将来为自己争面子、挣大钱。说穿了,家长实际上是为自己考虑,孩子的肩上背负了家长太多的期望。例如,有的孩子并不喜欢学琴,但家长认为学琴可以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还有的家长曾经有过学琴的梦想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于是就硬要孩子学。在这种强迫状态下,孩子根本没有学习兴趣,也无从体会到学琴的乐趣。一到春天,许多学校会组织春游,但令人无奈的是,学校总会要求孩子每人写一篇作文。有了这种心理压力,孩子能真正
地放松吗?与会的不少心理学专家呼吁,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家长的“替身”,而要让孩子成为最适应社会的人。孩子自己快乐比什么都重要。(陈明明、张本甫)

 


稿件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