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您到底在干什么


  4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登题为《大学老师为学生就业探路》的文章,笔者读后,既对大学老师为了学生就业而冒充毕业生参加人才招聘会,获取经验向学生传授指点的做法感到敬佩,但同时又对此感到困惑。

  第一、作为大学老师,您到底在4年中向学生教了些什么?当然不可否认,在大学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了传授。学生呢,不敢说百分之百学到手,但最起码有百分六十的知识应该学会、掌握。既然这样,为什么在招聘中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呢?我想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恐怕还必须有专业知识之外的一些知识吧!而这非专业知识的知识,作为老师,我想在教学中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本领。这种提高不仅仅在于学生自己,更重要的是在于老师。老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教完本专业知识后就大功告成了。要知道老师教得再好,那也只能被称为“死知识”。如何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才是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我们的老师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

  第二、大学老师冒充学生应聘,聘用后又拒绝用人单位,这给我们的学生上了一堂什么课?如果把老师的这种应聘行为定义为商业活动的话,我想是不是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商业欺诈呢?现在我们都在提倡诚信,而为人师表的大学老师却置“诚信”二字于脑后,冒充学生进行应聘,这不是明显与我们社会所提倡的道德品质背道而驰吗?

  第三、大学老师这样做能否真正帮助学生?但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比起学生自己应聘,自己学经验、学技巧,这种效果要差得多。即使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应聘成功,但是由于没有经历过“被拒之门外”的切肤之痛,很难想像他们会学到什么经验。因此我建议大学老师还是不要过分包办为好。(韩俊华)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