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是惧怕还是对抗?日学者提出中日关系新主张

2002年04月18日13:22:21 千龙网 

原编者按 尽管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依然持续高速增长。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升腾之势更不可挡。照此发展下去,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的超级经济大国吗?作者从独特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的复杂情况,并大胆提出与大国中国打交道的新方法。

去年11月中国加盟世贸组织事宜最后落实,中国终于得以跻身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令人刮目相看,以致近来日本国内频频谈到中国威胁论。

不过,目前也流行一种悲观论调,认为如果因加盟世贸组织而实行自由经济步伐过快,中国经济将膨胀过度直至最终崩溃,从而引发世界性大混乱。

恕我直言,上述中国威胁论或悲观论其实错误估计了中国经济的真正实力,没有抓住其本质。

中国在今后10年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将不容置疑。目前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国德国和电影票将很快被中国赶超。如此一来,日本只有积极发展与日益成为巨大市场的中国的关系,才能利于自身的繁荣。

但是,日本现在仍然只把中国视为共产党一党专政下的单一国家。在此我想强调的是,“持有上述看法,将不能与中国真正共进”,“长此下去,日本会被抛在后面”。这些正是我出版《中国冲击》一书的最大理由。


认识六大经济地区


中国到底具有多大实力?日本人又该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呢?


我认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并基于此点同中国建立关系,日本将沦为中国的一个卫星国。

从经济方面看,不必说中国已经加盟世贸组织,中国本已具备同世界各国平等交易的基础。特别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战略收效甚大,对于亏损企业,各地方行政机构在两年期限内或是积极引进外资组建合资企业,或是命令一些企业即记得解散,总之中国实行的彻底变革是日本根本无法仿效的。其结果,中国诞生了六大经济地区:东北三省,重工业地带;北京和天津,信息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基地;山东半岛,冷冻食品和加工食品中心;长江三角洲,金融和商业中心;福建省,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基地;珠江三角洲,世界上最大的电脑产业集聚地。这六大经济发达地区各自实现了经济自立,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这六大经济地区一面相互竞争,一面引入外资,并借此走上发展之路,现在中国已在数个领域占据了世界第一市场份额。比如海尔、美的、格力等企业生产的空调就占了全世界所产空调的大约一半。嘉陵、五羊等公司出产的摩托车在全球所占份额也达50%左右。另外格兰仕是世界上微波炉生产能力最强和生产成本最低的企业,长虹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这类大企业还在相继出现。


不存在“中国市场”这一概念


那么,日本该如何面对不断发展的中国呢?

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吃透上述六大经济地区的特点,然后锁定进行投资或实施合作的地区,思考如何把中国贡献的竞争力带入本公司或本地区,从而实现进一步发展。

日本企业往往喜欢使用“中国战略”这一措辞,但其实这是不具现实意义的一个概念。确实,人口多达13亿的巨大市场听起来相当不错,但面向中国全部地区开展业务是不可能的。迄今到中国投资办厂而最后落败的多数企业,就是因为没能抓住实实在在的市场。

但有的企业表现非常出色。日本的三得利公司把市场锁定上海地区集中开发业务,凭借这一战略,它占据了上海啤酒市场的很高份额。

丰田公司最近宣布将把天津作为第二个丰田市。而此前因中国廉价仿冒品而苦恼的本田公司也将与生产仿制品的主要公司进行合作。三洋公司则在今年1月与海尔公司签约实行全面合作。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受UNIQLO委托制造商品的松冈公司,在1990年就前往中国,在浙江省办起了工厂。目前该公司股票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每年创造的销售额高达247亿元。该公司把所有工厂迁往中国,中国员工人数达到1.5万人。在日本的总公司里,只有为数很少的日本职员。公司企划在日本国内实施,但商品制造就在富产原料和人才充足的中国进行。


选择聪明灵活的交往方式


在经济跨越国界趋势日益增强的现代,出现了“4C”跨国界流动现象,所谓4C指资本、企业、消费者和信息。

其结果,一些国家会有4C大量拥入,同时一些国家又是4C的逃离对象。前者会吸纳所有的资本和企业进行发展,而后者会出现衰退,只能成为依附那些吸纳4C大国的周边国家。非常遗憾的是,照目前状况发展下去,日本将不得不沦为后者。

与中国打交道,新加坡是个很好的范例。它只同苏州、无锡和广州开展经济交流,取得了巨大收益。这正是与大国中国交往的一种非常聪明的方式。

日本也可借鉴此点,让各地区充分利用中国几大经济地区的特点,日本经济很可能由此得以振兴。日本经济很可能由此得以振兴。目前日本应该毅然实行地方自治并建立地区经济地带,各道州应独自与中国几大经济地区实行合作。现在应该告别“日本对中国”这一毫无意义的对立格局。
如此想来,日本的未来前景光明,惧怕中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