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 弘扬先进文化是报告文学的主导品格
作  者 黄家雄
日  期 2002-04-24
正  文

  编者按:今天,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记当代文艺家肩负的庄严使命,热情创作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进步的作品,探索发展科学的文艺理论和批评,深入推进我国文艺事业的创新和繁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了让文艺工作者在学习、领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相关的课题,从本期起,本版特辟“实践‘三个代表’促进文艺繁荣”专栏。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回顾我们党创建新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历程,报告文学的战斗实绩不可忽视。在80年时间里,报告文学一直同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一起风雨同舟,一同前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我党建立的新文化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实践“三个代表”,弘扬先进文化,将更加是我们这个时代报告文学美的主导品格。

  弘扬先进文化,之所以是报告文学美的主导品格,是因为它一经独立门户,时代就赋予它以战斗性和鼓舞性。如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月》就是佐证。在我国,报告文学是以极大的战斗力和鼓舞力追随新民主主义革命风暴应运而生。之后,一如既往,以历史的兴衰和社会的前进为己任,把自己的创作活动纳入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轨道上,不管表现什么样的题材,作品都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直接动员、鼓动和引导人们接近时代,把握现实,参与世界生活。报告文学用什么去鼓动,去战斗?只要我们翻开80年代以来那一部部、一篇篇优秀作品,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都是用不同时代中标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揭示时代发展趋向的先进文化指导自己去鼓动,去战斗。这样,报告文学表现某一题材,就不是新闻的延长,不是文学的外在形式的运用,而是在客观纪实的基础上运用时代的先进文化,对题材进行熔炼,并将自己已经理解,已经把握了的时代的先进思想熔铸到形象中去,借助形象的描述阐释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意识形态,弘扬先进文化,从而鼓舞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战场上努力拼搏。如茅盾的报告文学《五月三十日的下午》弘扬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时代的新信仰,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反帝反军阀的斗争精神;如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以抗日战争时期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思想精神看取边区抗日根据地欣欣向荣的景象,弹奏出“抗战高于一切”的主旋律,鼓舞民众勇敢地投入战斗。如程树榛的《励精图治》以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较早的改革行为为题材,弘扬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鼓舞了人民群众进行改革的信心。

  弘扬先进文化,之所以是报告文学美的主导品格,是因为报告文学以其强烈的时效性,追踪革命、建议、改革的脚步,及时切入最现实的生活激流中,把瞬息万变的生活情景和汹涌澎湃的革命潮流尽收笔底,对那些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的题材运用先进文化作“热处理”,以特有的新闻敏感,迅速及时地传播时代的先进文化,弘扬“现实社会‘应如何’的价值观念”,动员社会成员积极行动起来。这是时代赋予报告文学的历史使命。新变的生活往往显得节奏快速急遽,急剧变化的生活孕育出来的一事一物无不折射出时代先进思想的光辉,特别是重大的具有社会价值的题材,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先进文化的蕴藏量。在急遽变化而匆忙前进的时代,人们需要及时了解更多这样的信息。新闻报道由于匆忙而快速,以及篇幅的短制,难以容纳这种复杂的题材,只能让其默默消失,使人们的需要在新闻报道面前失落;小说、戏剧、电影、散文又来不及走到时代的前列,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这时报告文学将新闻与文学加以联姻,结成一种崭新的文体,去高度地驾驭生活。作为新闻,它可以灵敏地感受现实,敏感地捕捉到时代的新思想,敏锐地看到先进文化在现实中的投影,及时地真实地录下生活的新变。作为文学,可以将复杂的题材予以详尽的展示。这就使报告文学能贴近时代,旋风般地追踪如火如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斗争生活,及时捕捉时代前进的足音,通过重大题材的报道,表现时代精神。因而比起其他文体更能及时鲜明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弘扬先进文化,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弘扬先进文化,之所以是报告文学美的主导品格,其原因在于报告文学有一双高瞻远瞩的慧眼,在表现题材时,总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运用时代的先进文化去深刻地观察生活,缜密地分析生活,准确地概括生活,创作出的作品,具有前瞻性。文学创作中似乎有这样一条规律:观察生活要近距离,处理题材要远距离,即让生活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定型,蒙着的迷雾消散以后,再来表现,因为这时可看得准,写得准;创作的作品可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们认为,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条规律,但不是唯一的规律,而报告文学就是对生活作近距离观察,近距离处理,即抓住冒热气的题材作热处理。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同样能触及人心,鼓舞斗志,并成为传世之作。何以如此?关键在于报告文学在近距离观察生活时,不囿于狭窄的小天地;近距离处理题材时不就事论事,而是站在生活全局的高度,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去思考,把题材放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点去考察,在时间上纵观历史与未来,在空间上综观全局,将表现的生活,描述的题材与现实和历史的普遍意义联系起来,就使报告文学所表现的题材跳出了井底泥淖,超越了时空,这就使作者对题材看得深,看得透,看得远,使作品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接近先进思想,使表现的形象显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趋势。这样报告文学就有永久的社会价值。

  弘扬先进文化,之所以是报告文学美的主导品格,是因为报告文学对现实生活具有直接的参与性。每当急剧变革的年代,社会生活就变化大,发展快,涉及面广,一般文体的作者在这样的生活面前显得赶不上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本能的隔膜感和陌生感,心不免有点烦,意不免有点乱,好不容易调整心态,好不容易接近了社会,对生活有了一点熟悉,生活却又产生了新变。在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生活面前,这样的作者总感觉到无力把握。要创作,就只好躲在象牙塔,蛰居于避风港内,抒发私人化的心灵,陈旧的故事,写艺术空壳的东西。报告文学不是这样,作家们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不是倚窗徒作呼喊,关在玻璃窗内运用先进思想、先进理论作思辨的演义,而是立于波澜迭起的生活浪涛上弄潮,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参与生活。与剧变的滚滚向前的生活始终保持一致,用同一步幅一同向前迈进。报告文学作家参与,不是一般的通常意义上的走进生活的涡流,而是真正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加强接收,归纳、研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加强对社会生活的内在的深沉的体验,去发现先进思想,把握先进思想,让自己在思想上、感情上、社会信念上与先进思想,时代的意志保持相通和吻合;报告文学作家的参与,不是外在形式上的走进生活,而是以时代主人公和新生活缔造者的姿态执笔为文,作我党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迅速及时地对题材作热处理,传达出时代的声音,弘扬了先进文化。

  综上所述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从质态上看,是报告文学的几个基本性能,即鼓舞性、战斗性、时效性、前瞻性、参与性的融合,铸就了报告文学弘扬先进文化这一美的品格。使之以令人瞩目的成就走进了21世纪。在新的世纪,江总书记提出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由于报告文学具有弘扬先进文化的主导品格,报告文学会沿着这一前进方向,在建设与新世纪共进的先进文化中,作出更大的贡献。